參與新加坡ISUOG會議之心得 - 學術與藝術的饗宴
今年度ISUOG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 & Gyn.)所舉辦的Outreach Course已經熱鬧地在新加坡落幕了,感謝彰濱秀傳醫院黃明和總裁的支持,讓我有機會參與此盛會,聆聽世界級的大師演講,與來自亞洲各地的醫師先進及超音波專家們分享經驗,會中更聆聽到施景中醫師,蕭慶華醫師,陳明醫師精彩的演說,實在十分榮幸。
本屆的大會主席是新加坡KK醫學中心產科及胎兒醫學診斷中心的楊秀雄教授 (Pro. George SH Yeo),會議的主題是:產科學關鍵更新—產前篩檢新前沿:今天的挑戰,明天的準則。本次的課程包括討論異常的第三孕期超音波檢查,如胎盤植入,後期的結構性缺陷,發病後期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和複雜的多胎胎妊娠。現今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所從事的婦產科領域也出現了許多新的進展,可是這些可能就是未來的常規檢查。
課程中仍然非常重視第一孕期的篩檢,嶄新的產檢模式顛覆了長久以來的金字塔型作法;一百多年前,孕產婦的照護僅侷限於最後的分娩時期。到了二十世紀初,由於高比率的孕產婦及嬰兒死亡率而設立開始設立產前照護的醫療機構。英國衛生部在1929年提出例行產檢的建議,由第16周開始,之後是第24及28周,然後每兩周一次,第36周到分娩前是每周一次。這樣的做法建立了產前照護的模式,也被全世界所接受並實行。在第三孕期的產檢頻率最高,這樣的做法意味著大多數嚴重的併發症發生在懷孕後期,同時也顯示另一件事實:在第一或第二孕期所發生的不佳結果是難以被預知的。然而,在過去二十年,在11-13周結合超音波檢查和母血指標,已經可以對染色體異常達到九成以上的偵測率。此外,11-13周的檢查,也能對其他嚴重的產科併發症提供一個為孕婦個人量身訂做的風險值(patient-specific risk),包括流產和死胎、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早產、胎兒生長遲滯或巨嬰。
使用科學方法在第一孕期作一個完整的風險評估,將各種產科併發症的高風險孕婦在最上游就篩檢出來,轉由專科醫師做嚴密監控;其他低風險的孕婦則可以大大降低就醫/產檢次數,這樣的做法強調了11-13周的妊娠評估的重要性,同時也非常重視執行超音波及相關諮詢的醫療團隊的專業性和整體性。
也就是說,第一孕期的超音波掃描,已經不是只看看心跳、量量頭臀徑(CRL)的陽春檢查了。對一個從事母胎醫學的專業醫師來說,這一個時間點的妊娠評估可以提供給孕婦及胎兒的資訊,不僅僅只是一次例行產檢而已。ISUOG在今年度(2013)所提出的guideline(參附表)建議在11-13周的超音波掃描,應該由經專門培訓的人員來執行診斷性的超音波掃描,涵蓋了頭部(評估頭骨、大腦鐮中線、脈絡叢腦室中央/ Butterfly Sign)、頸部(正常外觀、頸後透明層量測)、顏面(眼睛及水晶體、鼻骨、下頷和完整的唇部)、脊椎(縱切和橫切的椎體、皮膚覆蓋完整)、胸腔(胸部範疇對稱、沒有積水或腫塊)、心臟(心律規則、四腔室對稱)、腹部(胃呈現於左上腹部、腎臟及膀胱)、腹壁(臍帶連接處正常、未見臍帶部異常)、四肢(雙手雙腳排列方向正常且都各有三節、)、胎盤(大小及質地)以及臍帶(三條血管),都應該完成結構性的項目確認。在這次的課程中,來自法國的超音波大師Pro. Benoit分享了許多精彩的臨床經驗,將診斷神經管缺陷的時機由第二孕期提早到第一孕期的具體作法特徵化,包括檢查脊椎(spine)、觀察到較小的雙頂徑(BPD)、脈絡叢呈現不規則形狀、中腦位移、橫切面看不到後腦大池和矢狀面看不到第四腦室,將傳說中的『sonoembryology』真實的演繹出來,現場也安排了Live demonstration,讓我們實際地感受到國際級大師的功力震撼,不僅只是學術更是一場藝術的饗宴。
ROUTINE ULTRASOUND WORK SHEET (EXAMPLE)
Ref.: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3 Jan;41(1):102-13. doi: 10.1002/uog.12342. ISUOG practice guidelines: performance of first-trimester fetal ultrasound scan.